兰州远大(脑科)医院logo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神卫生 > >

【陇南双相情感障碍医院】情绪一下冷一下热,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

文章来源:兰州远大(脑科)医院更新时间:2021-05-19 17:44>>>直接咨询<<<


有一些人,他们一段时间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或缺乏,愁眉苦脸,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动作缓慢,不愿跟人交往回避社会等等。等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变得情绪高涨,乐观热情,兴奋话多,讲话滔滔不绝,活动增多,整天忙忙碌碌等。这两种情况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其实,他们患了一种叫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俗称躁郁症。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远大文章图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抑郁和躁狂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病情发作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带来不良影响。患者首次发作通常是因为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工作、学习失利,失恋,家庭变故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01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

02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成为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

兰州远大医院温馨提醒: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医院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现已开通网上预约绿色通道,您可以轻松预约,对于文中您还有任何疑问敬请点击在线咨询。全院医护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祝您生活愉快!